Thursday, December 08, 2016

耶和華的安慰


信仰有時令人充滿疑惑,因為身邊基督徒的行為或言論。不論身份的高底,背份的大小,年齡的長幼,信仰經歷的多寡,有時人就會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

早陣子靈修時得到一些催逼,叫我去找一位基督徒對談,主要是以愛心提醒,互為肢體,當然期望彼此尊重,彼此認罪,以真誠對話,以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對方的心聲。老實,這種對話一點都不易,雖然是聖經教導,但其實要行出來,充滿很多挑戰,其需要小心分辦意念是出於自己還是出於神。所以我對是次會談非常小心慬慎,前一晚禱告認罪,求聖靈賜我該的話,亦向一些弟兄姊妹先認罪,為自己的罪在神面前求赦免。那一晚,特別有平安,深感和平日不同,就是有了一份愛心及平安。隔天專為會面安靜,讀聖經,以和平的心去讓聖靈主導我們的會面。

會面一切都很好,很平安,覺得已了該的話,對話中亦沒有傷害任何人,只是彼此了解深了,真了。以禱告結束。回想一切都是安然,和平,有愛在當中。

猜不到事隔數星期,我再次有機會接觸到相談的對象,原來我所講的一切都不被接納,效果大失所望,因為原意被扭曲,深感受到傷痛,沒有氣憤,只有眼淚及悲傷。亦因為心靈受傷而向朋友whatsapp短短地告知了原委。

當一切都好像沒有解決,自己很受傷,有冤無路訴時,已決定放棄時,神就透過靈修清楚地向的話。真實得嚇了我一跳。靈修書我都是從頭一頁看到最後一頁,並沒有偷看明天的信息,亦沒有跳頁,就是一日一篇的讀。以下就是當天的靈修內容:

金句: 我們行美善的事不要喪膽,如果不放棄,到了所定的時候就會有收穫。由此可見,我們一有機會,就要向眾人做美善的事,尤其要對信徒家裡的人。 (加拉太書六:9-10)

「用盡所有機會去幫助人,未必次次都有效果,但信神己安排收獲的時間。可能失意佔了人生活的一大部份,尤其對人好是比做機器技術更易不討好!對方不領情,反說你多事,再向人扭曲事實說你迫害,你終決定放手?」

文章不就是在描寫我的經歷嗎?連字眼都與我早一晚在whatsapp 內表達的都十足十!感嘆一切神都看在眼裡,神就是最大的安慰者,就是要教導我繼續努力行善,尤其對主弟兄姊妹!這種活潑的靈修又怎會令人覺得悶?信仰是可以很實在的。

雖然明明那天心感暢快,有力再向前行,但隔了一天,又有別的事情發生,又會叫人再次失望及乏力,所以靈修真的是要每天努力浸在神的話語中,在主裡得力。這次要分享的是祈禱。由於一早答應了這天晚上出隊,所以不想因為心中的一點乏力而缺席,出發前向神禱告,求主今天晚上不要讓我食檸檬。

事就這樣成了。遇上第一個亦是唯一的一個對像,由745分傾談至9:20分,很互動,很開心,用上了您心瑣想去幫助對象了解找尋夢想,找尋理想工作的條件,有講有笑,還發現了對象是住在我們教會的對面,真希望有機會他會願意返教會了解信仰。最後與對象一同禱告,深深感受到神又再一次安慰自己,回應我的禱告。


神真的很真實,神很愛很愛我,同樣也很愛很愛你!祝福你!

Tuesday, November 29, 2016

衰收尾

被造的, 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是顯露的, 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我們必須向他交帳。(希伯來書四: 13)

最近在看孫寶玲博士的「在邊緣處,恩典留痕」,包攬宗教教派的黑暗面,我不是要討論基督教的黑暗面從而「抽水」,只是有人就有問題,一群罪人在一起更甚,處處都有問題,處處都有黑暗。從聖經的時代到今天,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從未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歷史只是不斷地重演。

聖經中不乏人物,在他們年輕時非常愛主,亦是大家的典範。可惜進入中年,或者被自己的豐功偉業,或超然的身份地位,或者一時的意念,甚至身邊的人的高舉,慢慢偏離正道,繼而敗落。

例如大衛,一直都是一個愛 神的君王,年輕時事事先尋求  神心意,放  神於一切以上,可是當事業/國家大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就受不了引誘,用人意代替主的旨意,結果承受教訓,幸好迷途知返,尋求  神的寬恕。另一例子沒有這般的命運,卻是到臨終時為以色列國帶來一個極大的後患- 基甸。

基甸生於亂世,被  神的使者呼召去拆毀巴力所築的壇,砍下木偶,為耶和華築壇,獻祭,並從米甸人手中拯救以色列人。基甸與 神的對話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方法,基甸會不斷求主對他有非常明確的顯示及印證,以令他深信是耶和華與他同行,以致他不至於錯誤解讀 神的心意。基甸的確按照 神的心意去擊殺米甸人,但結局是因為他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俄弗拉,以致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7-8)

今日或許你覺得自己與   神的關係不錯,有來有往,每天讀經,靈修,祈禱,努力學習倚靠  神。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我們或許會因不同的因素,位置,角色,年歲,地位,經驗,收入,成就等種種,也許會走錯了,所以要時刻警醒,要學習有double vision (在邊緣處,恩典留痕)中學到,要有一定的個人立場,但同時要開放自己的心態去聆聽別人的意見,要時時以謙卑的心懷看別人比自己強。每天也提醒自己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有罪需要認真處理。期望到主回來一日,我們可以像保羅一樣坦然的為自己生命總結一句: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好像暑假大熱的中國游泳選手的一句:「我已經很滿意了。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沒有保留,完全沒有保留」地去盡力為主而活。

常存警醒的心,我相信在死前見主面一刻,我都應該處於恐懼戰競中,害怕自已會跌倒離開主,若是不再懼怕,那就很有可能我已經偏離主道了。這絕對是我每天努力學習的功課,願意大家一同學習,以致不會「衰收尾」。

Saturday, June 18, 2016

願你國度降臨

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向神祈求,「願你國度降臨」時,實際上,我們是在求些甚麼呢?

這兩星期,因為學校有教職員籃球比賽,由於不知道原來女子組夠人可以組成兩隊參賽,而後知後覺的我,只在兩星期前收到朋友邀請,「陪跑」訓練。第一次重拾多年興趣,各種喜悅回憶都一一回歸。無錯,真的很開心,一班人打完波一身臭汗 「爽!」!

更喜樂的當然是在球場上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女子組所有成員不在話下,更有其他在我們練習時路過的同事甲,乙,A,B,C,以及中午見到籃球場空空如也想借波打的學生們,見到一班「姐手姐腳」「睇住個波氹氹轉」的女子,都很樂意出手陪伴練習。甚至同場三打三,被我們禁止射三分波,不准靠太近去 guard,都願意教我們走位,上籃,講多過打的一群老師。運動的而且確可以建立友誼,所以運動令人釋放安多酚,令人快樂,又令人健康,好得無比。

今天晚上終於到了比賽的一晚。我當然沒有上場,但比參賽者更緊張與興奮。(我都唔知點解.哈哈)始終是觀戰,所以無壓力,大聲打氣,聲大大扮晒野俾指示(真係未死過。haha)又四圍與陪訓過的同事甲,乙,A,B,C,吹水,連絡友誼,好不高興!(我是外向人,我喜歡在一班我認識既人四圍 socialize,只限認識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我只會很安靜....) 賽果不重要,重點係很歡樂,直至現在心情亦很暢快。回到家,看到一句經文,猛然被話中的力量激盪。

「門徒立刻周圍觀看,再也看不見別的人,只見耶穌單獨和他們在一起。」(馬可福音九:8)

這句話前文就是耶穌帶三位門徒上山,登山變像。以利亞與摩西同時出現,耶穌衣服潔白發光,還有雲彩在他們中間,以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多美,多震撼。

剛剛在球場上的快樂,有點兒像門徒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般高興,很想在一起下去。但熱鬧過後,喧嘩,友誼,歡樂,和諧,等等,終要過去,當你突然靜下來(the Bible really says "Suddenly",沒看到別人,(以利亞及摩西消失了,快樂光境不見了)只見到耶穌,你的感覺會是如何?是喜,是悲,是「下,唔好咁快啦。俾我玩多陣啦?」由最高點下驟,還是,「主阿,感謝你?」

我們常常學著禱告,願你國度降臨,但當耶穌的國度降臨時,世界真的會變天,與你所習慣,所認識,甚至所享往的日子不再一樣時,你的反應又會是怎樣?

停了一停,想了一想,原來不管身邊發生甚麼是,好的,壞的,但一切過後,只見耶穌,應該是很美的。


Tuesday, May 24, 2016

我也是格拉森人嗎?

相信很多人也聽過格拉森怪人的事蹟吧。在四福音耶穌所行的眾多神蹟中,這可是一個頗多人熟識的趕鬼故事。主角住在墳塋裡,被「群」鬼纏身,就是用鐵鍊也捆鎖不住他,晝夜不時喊叫,還用石頭砍自己。最後得著耶穌的釋放,鬼被趕到豬群去,直闖山崖,一共死了約二千頭豬。

第一次看此神蹟,看到耶穌很愛這被遺棄的人,因為前文後理看得出,耶穌沒有必要走到格拉森,但他特意去到這地方,只是為了拯救這個被鬼附的人。

今次再看時,著眼點不在耶穌,而是在格拉森村民。

很容易看出的是村民看見被鬼附的人突然好了過來,不但沒有感謝神,反而是「害怕」,並「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是的,從經濟學來看,眼見二千頭豬死了,心痛得很,一人與二千頭豬相比,為何不用一個較合乎經濟利益的方法趕鬼?誰也答得出,耶穌看人的生命比豬更寶貴,但這也不是我想的重點。這事蹟最令人責心的是,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格拉森呢?

格拉森村民都習慣了半夜聽到被鬼附的人的喊叫聲,鎖鍊聲,也慣了看這自殘瘋癲的人在墳塋出入的身影,他有機會被救嗎?沒可能了吧!看慣了被遺棄,被壓逼的人時,都自然地變得理所當然的冷酷無情。慢慢植根著扭曲的思想,可能在猜想被鬼附的人一定是作孽很深,咎由自取,不要作無謂反抗。反正不是自己,反正只是一(小拙)人,反抗只會攪亂現在所習慣了的跌序吧!格拉森村民不願意看到有人願意站出來為這弱勢社群發出呼聲,甚至提出解決的方法。習慣見人受壓,又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所以選擇順應時勢,三緘其口,要是別人出問題所在,甚至意圖改變,就「害怕」得要死,要「央求」解決的答案「離開他們的境界」。

我們身邊有「被鬼附」的人嗎?我們又是否習慣了一切所謂的理所當然?
我是格拉森村民嗎?


Tuesday, May 17, 2016

Madonna's Concert - Rebel Heart (麥當娜代表黑暗勢力嗎?)

早前不斷收到有關禁止Madonna來港開演唱會的祈禱邀請,但其實本人早就買了飛, 非常興奮及期待這一個充滿才華, 亦敢作敢為的藝人的演唱會。當下收到的禱告訊息有來自傳道人, 非常敬虔的基督徒及禱伴, 實在令我有點困惑, 及至參與演唱會時亦有小許「周身唔自在」。

沒有細閱每一個訊息, 直至看畢了演唱會, 我才努力地去看所收到的links, 及訊息的內容。心中就是有一股不吐不快的感覺, 以下是我與不同群組的分享。不是為Madonna抱不平, 只是覺得有很多基督教的理念很有問題。

首先, 有訊息刻意把演唱會與台南地震相聯, 有的更形容演唱會令神震怒, 以地震來懲罰台南。我常覺得以這些單薄而不設實際的無理指控去解釋天災, 完全不合宜。第一, 這是世界巡迴演唱會, 怎麼只懲罰台南的人? 第二, 演唱會在台北舉行, 但卻懲罰台南的人,那便是黑狗偷食, 白狗當災? 第三, 這批判可以為台南災民送上安慰嗎? 可以為他們解開災難之迷, 從而息懷嗎? 第四, 只是一個演唱會, 便有這災害, 那麼怎去解釋每天看到的電視, 電影, 及非基督教的儀式, 甚至撒旦教的聚會? 我不是覺得 神不會震怒, 我認為 神是絕對公義,  審判亦是絕對真實及公平, 主再來人人都要為自已的選擇承擔後果,千真萬確。

另外, 禱告阻止演唱會的訊息聲明演唱會主題「褻瀆神聖的新婦及墜落天使的到來」很邪惡, 是撒旦教的一種獻祭。不容忽視這個音樂會背後屬靈黑暗勢力的侵襲。

的確這演唱會主題是 – Rebel Heart (叛逆的心), 我並不覺得有那個副題。就題目而言, 沒有聖經的聯繫, 沒有撒旦的推崇。而且演唱會沒有叫人做任何宣誓儀式, 亦沒有演說某種理念, 只有唱歌及表演。的確所唱的歌有觸及一些禁忌(Taboo), 但主題早已聲明, 叛逆的心就是不在乎世上的標準, 要挑戰人人以為對的事, 以為不能提及的東西, 就是要說得明白一點, 要知道為何不能說, 不能觸摸。

性的主題 由舞台設計到歌曲及演繹都有談及性。舞台可以有不同看法, 一個十字架, 一個心型, 亦可以是男性私處(phallic symbol). 我只覺得難道基督徒一定不能提及性? 不能討論性? 為何一講性是必然的反叛。為何所講的人一定是邪惡?性不是神所創造, 所賜予的嗎? 我們不在教會內教導正確的兩性相處及身體的重要的話, 小羊們便會在別處學歪理, 所以有這些表演, 正好是一個平台供給我們去討論去理解, 而不是打壓。不打壓, 何用叛逆? 不再是忌諱不談, 就可以有更多清晰的指引。

邪惡的部份 的而且確有一幕「最後晚餐」是挑戰我個人的底線, 一首  “Down it tastes like holy water” Madonna以性比喻聖水,給予兩者同等的神聖。這等的類比, Madonna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但你有否想過, 為何人們會如此不悅?

這比喻在我, 是超越宗教底線, 因為聖餐在基督教的意義深遠, 表徵基督捨己的救贖,不是因為最後晚餐有任何魔法式的神聖地位不能觸碰, 而是整個聖餐本身就是要紀念耶穌基督為人所捨的命, 為我們的罪所承擔的後果, 是愛的最終極表達. 所以強行將這深層的意義與被創物的身體享樂成為對等, 是極為不當, 非常扁底耶穌及神的救贖, 這點我不能認同及接受。

不過, 好戲在後頭, 在這極腐敗, 彰顯罪惡的一幕過後是一首截然不同的歌。接下來的一首 是有關離開罪求救贖的歌。歌詞描述人到了一個終極的沉淪後,很想做好多事去救自己 (save my soul)以濫藥,以酒, 以不同方法去麻醉自已, 但只會更迷失 (Devil is here to fool you), 所以Madonna以這歌表達悔改,求聖人, 求瑪利亞的拯救。她還在一個身穿黑色教袍, 身上掛著十字架的教仕前跪下,求得指引使自已的靈魂得救, 她拿著聖經同時背後大銀幕播出不同人仕受浸的片段。

正如我以上的陳明, 我無心辯護Madonna,看演唱會要看一個整體, 每段落的鋪排, 每環節的重點, 及表演過後留給人的震盪。要多動腦筋, 思想一下深層意義, 不只是看表面就照單全收。老實說, Madonna比很多人了解信仰, 她不安於因循守舊不夠討論只講規條的教會(organized institutes), 敢於挑戰自已的信仰,提出很多明知卻避而不談的東西, 使人對信仰作出反思, 可以信得更深,信得更真。我看畢也跟非基督徒有很多宗教討論。


基本上藝術及娛樂沒有必要以正確道德觀表達, 看看聖經, 沒有一處提及藝術及娛樂的意義, 連大家認為重要的體育, 亦被視為「操鍊身體益處還少, 唯獨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提前4:8) 只是活在這世界沒有辦法去完全抽離體育, 藝術, 娛樂, 所以我們常常要以一個小心謹慎的態度以理性多思考。若我們的信仰是真理, 是正確, 而個人信仰亦是真切實在, 應該是經得起挑戰的。

Sunday, May 01, 2016

耶穌的開始

可曾想過,新約聖經只得廿七卷, 為何要用四份一容,即四卷書去描寫耶穌?而中的描述看似相同卻又截然不同?四本福音,四個角度,四種體會,四個主題,同一人物,差不多的事件?

答案很簡單,就如我們看電影,3D/4D電影就是給人更立體的視覺效果,像真度更高,同樣地 神就是想藉著四位作者的看法,去給予讀者們一個更立體,更多層次感的耶穌。

新約聖經主旨就是 神救贖的開始,亦是 神完成舊約的預言,成全 神對以色列人的約。所以不難想像四位作者均以主角耶穌為主線,因耶穌正是救贖的中心。但四位作者同樣要面對一個很重要卻又很抽像的煩惱,他們該如何形容未曾成為耶穌的耶穌?對耶穌的故事如何下筆?看看每卷福音的開頭會發現原來很有趣。

馬可彼得的代筆,所認識的耶穌,是一個完成召命的耶穌,彼得與耶穌接觸的一刻就是他蒙呼召的一刻,所以耶穌的故事,便是由耶穌的工作開始,故事由三十的耶穌在約旦河邊受約翰的洗開始。

馬太認為要耶穌的故事,就要由耶穌的出生開始,由血緣以明確指出耶穌就是 神承諾為以色列人預備的救贖,是源於以色列人的後裔,一再強調「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的身份,舊約預言中的彌賽亞。

路加,更早,耶穌的故事要至人類的起源,即亞當。所以路加福音中耶穌基督的家譜是與馬太福音的不同,由約瑟之子倒敍至 神之子,語帶雙關。路加福音的開頭亦是一個預言的成就,約翰的出生。特顯耶穌的出生也是要成就 神在舊約中彌賽亞的預言。

約翰,你們都錯了耶穌遠比人類更早出現,因為 神與耶穌就是萬物的開始,所以於太初便有道,道與神同在,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看了多次福音書卷,是否第一次發現這有趣的舖排?我並不是特別聰明,我也只是聽過一位傳道人如此一。的確頓然覺得聖經很立體,很多細節也被遺留。還是要再仔細看,看出律法中的奇妙。

別人也要靠你的描述去認識耶穌,那麼你所有關耶穌的故事,又是如何開始呢?






About Me

a christian who knows little about God but wants to share my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and sometimes book/ film reviews with others.